艾特百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币种百科

虚拟货币矿场加速外迁,绿色能源能救其ESG污名吗?

来源: 分类:币种百科 查看:1次 时间:2025年04月29日
okex欧意app

okex欧意app

欧意交易app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虚拟货币交易所。

APP下载   官网地址

虚拟货币矿场加速外迁的背后,是全球范围内对高能耗挖矿模式的监管收紧与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标准压力的叠加。随着中国、俄罗斯等国明确限制或禁止加密货币挖矿,矿场正涌向德克萨斯州、哈萨克斯坦等电力资源丰富且政策宽松的地区,但这一迁移并未彻底解决其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争议,反而因部分地区电力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过高,进一步加剧了ESG污名化风险。

虚拟货币矿场加速外迁,绿色能源能救其ESG污名吗?

绿色能源的采用成为矿场自救的核心路径。数据显示,比特币网络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已从2021年的37.6%提升至2023年的52.6%,部分矿企如TeraWulf甚至实现100%核能挖矿。这种转变的驱动力不仅来自环保压力,更源于经济逻辑——在水电资源丰富的四川,矿场利用丰水期弃水电量降低成本;在北美,矿企与石油公司合作,通过燃烧伴生气(石油开采中的副产品)发电,既避免天然气直接燃除的浪费,又减少碳排放。例如,2021年比特币挖矿行业使用伴生气发电的碳排放量仅为传统方式的8%,这种模式被视为“变废为宝”的典型。

然而,绿色能源的普及仍面临挑战。一方面,矿场迁入地可能缺乏稳定且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供应。例如,哈萨克斯坦虽以低电价吸引矿工,但其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超80%,矿场迁入后反而导致当地碳排放激增,甚至引发居民断电事件。另一方面,矿机硬件的能效提升空间逐渐收窄。尽管比特大陆等厂商推出新一代ASIC矿机,单位算力能耗较三年前下降40%,但技术迭代速度难以匹配算力竞争的指数级增长,导致整体能耗仍居高不下。

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约束也在倒逼行业变革。欧盟《绿色协议》正探讨加密货币挖矿的能效标准,而新加坡碳交所推出的“算力碳期货”允许矿工通过购买碳汇期权对冲税费。在此背景下,矿企开始通过碳补偿计划(如植树造林)或投资余热回收项目(如为温室供暖)提升ESG评级。然而,这些举措能否彻底扭转公众认知仍存疑——若矿场仅将绿色能源作为“漂绿”工具,而未从根本上改变高能耗的底层逻辑,其ESG污名或难以消除。未来,矿场需在技术革新、能源转型与社区关系重建上形成闭环,方能在碳中和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猜你喜欢